台积电面试攻略:VO真题解答与OA面经
台积电的面试流程通常始于简历筛选,旨在评估候选人的专业背景和相关项目经验。通过简历筛选的申请人会被邀请进行第一轮的电话或视频面试,这一轮面试通常由用人部门主管或资深工程师主持,重点考察专业知识、技术深度以及对半导体产业的理解。
成功通过第一轮面试的候选人将进入第二轮的现场或视频面试,这一轮通常会有多个部门主管或团队成员参与,进行更全面的评估。面试内容通常会深入探讨专业领域的技术细节、过往项目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并可能涉及一些情境题,以评估候选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抗压性。面试官会非常关注候选人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工作态度,因为这些在高度专业化和分工明确的半导体行业中至关重要。
整个面试过程非常注重对候选人专业知识和实战能力的考察,同时也非常看重候选人是否具备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持续学习的意愿。
台积电将OA评估作为其技术岗位筛选人才的关键切入点。该 OA 严格评估编码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和半导体知识,接下来分享来自CSOAsupport OA面试服务团队整理出来的关于台积电面试题型和编程示例的见解,以便您有效地提高面试应对能力。
OA面试题1与解题思路
分析一个高层建筑群的采光情况,并将这个建筑群简化为一个二维网格,其中 1 代表有阳光直射的区域,0 代表被遮挡的区域,你的任务是计算整个建筑群的总采光率(即所有有阳光区域占总区域的比例),同时找出最大的一块连续无遮挡矩形区域,并返回它的面积。
给定以下建筑采光图:
[1, 0, 1,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1]
]
你的程序应该输出:
- 总采光率 (Overall Sunlight Rate): 0.75
- 最大连续无遮挡矩形区域面积 (Largest Unobstructed Rectangular Area): 6
解题思路
这道题可以分解成两个子问题:
- 计算总采光率: 这个比较简单。我们只需要遍历整个二维网格,统计 1 的数量,然后除以总单元格数量即可。
- 找出最大连续无遮挡矩形区域: 这是这道题的核心,也是一个经典的算法问题。我们可以使用直方图法(Largest Rectangle in Histogram)来解决。
- 首先,我们可以把每一行看作一个直方图的底部,而直方图的高度则由当前位置及上方连续 1 的数量决定。
- 我们逐行向下遍历。在每一行,我们都创建一个“高度”数组 heights,其中 heights[j] 存储了从当前行向上看,连续 1 的个数。
- 如果 grid[i][j] 是 1,那么 heights[j] 就等于 heights[j] + 1。
- 如果 grid[i][j] 是 0,那么 heights[j] 就清零,因为这里的连续区域被中断了。
- 对于每一行生成的 heights 数组,我们就可以用经典的“直方图中最大矩形面积”算法来求解了。这个算法通常使用一个单调递增栈来高效地找到以每个高度为基准的最大矩形。
- 在遍历每一行并计算出当前行的最大矩形面积后,我们不断更新全局的最大面积,直到遍历完整个矩阵。
def largest_rectangle_in_histogram(heights):
"""
计算直方图中的最大矩形面积
"""
stack = [-1]
max_area = 0
for i, h in enumerate(heights):
while stack[-1] != -1 and heights[stack[-1]] >= h:
height = heights[stack.pop()]
width = i - stack[-1] - 1
max_area = max(max_area, height * width)
stack.append(i)
while stack[-1] != -1:
height = heights[stack.pop()]
width = len(heights) - stack[-1] - 1
max_area = max(max_area, height * width)
return max_area
def analyze_sunlight(grid):
if not grid or not grid[0]:
return {
"Overall Sunlight Rate": 0,
"Largest Unobstructed Rectangular Area": 0
}
rows, cols = len(grid), len(grid[0])
total_cells = rows * cols
sunlit_cells = 0
max_area = 0
heights = [0] * cols
for i in range(rows):
for j in range(cols):
if grid[i][j] == 1:
sunlit_cells += 1
heights[j] += 1
else:
heights[j] = 0
# 使用直方图算法计算当前行的最大矩形面积
max_area = max(max_area, largest_rectangle_in_histogram(heights))
overall_sunlight_rate = sunlit_cells / total_cells
return {
"Overall Sunlight Rate": overall_sunlight_rate,
"Largest Unobstructed Rectangular Area": max_area
}
# 示例调用
sunlight_map = [
[1, 0, 1,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1]
]
result = analyze_sunlight(sunlight_map)
print(result)
OA面试题2与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这道题是经典的单源最短路径问题,与之前的题目在算法原理上完全一致。解决这类问题,最常见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 Dijkstra 算法。- Dijkstra 算法:该算法适用于带非负权重的有向图,能高效地找到从一个源节点到所有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 数据结构:
- 你需要一个邻接表来表示图,其中每个键是节点,值是一个包含 (邻接节点, 延迟) 元组的列表。
- 使用一个最小堆(或优先队列)来存储待处理的节点。堆中存储的是 (当前最短时间, 节点) 元组,每次取出时间最短的节点进行处理。
- 还需要一个距离数组来记录从源节点到所有其他节点的最短时间,初始值设为无穷大(除源节点外)。
- 算法步骤:
- 初始化距离数组,将源节点距离设为 0,其他节点为无穷大。
- 将 (0, source) 放入最小堆。
- 当堆不为空时,循环执行以下操作:
- 从堆中取出距离最小的节点 u。
- 如果 u 的当前距离大于已知的最短距离,则跳过(防止重复计算)。
- 遍历 u 的所有邻居 v,如果通过 u 到达 v 的时间 (dist[u] + delay) 小于已知的 dist[v],则更新 dist[v] 并将 (新的时间, v) 放入堆中。
- 结果处理:
- 在算法结束后,距离数组中就包含了所有节点的最短传播时间。
- 遍历这个数组,将所有无穷大的值替换为 -1,表示这些站点无法从源头到达。
import heapq
def analyze_defect_propagation(graph, source):
# 初始化所有节点的距离为无穷大
distances = {node: float('inf') for node in graph}
# 源节点的距离为0
distances[source] = 0
# 优先队列,存储 (距离, 节点)
priority_queue = [(0, source)]
while priority_queue:
# 取出当前距离最短的节点
current_distance, current_node = heapq.heappop(priority_queue)
# 如果当前距离比已知最短距离大,说明已经有更优路径,跳过
if current_distance > distances[current_node]:
continue
# 遍历当前节点的所有邻居
for neighbor, weight in graph.get(current_node, []):
distance = current_distance + weight
# 如果找到一条更短的路径
if distance < distances[neighbor]:
distances[neighbor] = distance
heapq.heappush(priority_queue, (distance, neighbor))
# 将无法到达的节点距离设置为 -1
result = [distances.get(node, -1) if distances.get(node, float('inf')) != float('inf') else -1 for node in sorted(graph.keys())]
return result
# 示例输入
graph_input = {
0: [(1, 1), (2, 4)],
1: [(2, 2), (3, 6)],
2: [(3, 3)],
3: []
}
source_node = 0
output = analyze_defect_propagation(graph_input, source_node)
print(f"输入: {graph_input}, 源节点: {source_node}")
print(f"传播时间: {output}")
VO面试编程题
解题思路
这道题考察的是基本的矩阵遍历和数值处理能力,本质上是矩阵的二维卷积(2D Convolution),但这里使用的核(kernel)是一个平均值滤波器。- 创建新矩阵:首先,创建一个与原始矩阵尺寸相同的新矩阵,用于存储平滑后的结果。切记不要在原矩阵上直接操作,否则在计算下一个单元格时会用到已经被修改过的旧值,导致结果错误。
- 遍历每个单元格:使用嵌套循环遍历原始矩阵中的每一个单元格 (i, j)。
- 计算局部平均值:
- 对于每个单元格 (i, j),你需要考虑其周围 8 个方向的邻居,以及它自身,总共 9 个位置。
- 定义一个求和变量total_sum 和一个计数变量count。
- 使用两个内层循环,从 i-1 到 i+1,从 j-1 到 j+1,遍历所有可能的邻居。
- 在访问每一个邻居(nx, ny) 时,要进行边界检查,确保 nx 和 ny 都在矩阵的有效范围内。
- 如果邻居有效,将其值加到 total_sum,并将 count 加一。
- 赋值给新矩阵:计算 total_sum / count,并将结果赋值给新矩阵中对应的 (i, j) 位置。
- 返回结果:遍历完成后,返回新矩阵作为最终结果。
def smooth_film_thickness(thickness_matrix):
if not thickness_matrix or not thickness_matrix[0]:
return []
rows = len(thickness_matrix)
cols = len(thickness_matrix[0])
# 创建一个新矩阵来存储结果,避免在原矩阵上修改
smoothed_matrix = [[0] * cols for _ in range(rows)]
for i in range(rows):
for j in range(cols):
total_sum = 0
count = 0
# 遍历当前单元格及其周围的8个邻居
for x in range(i - 1, i + 2):
for y in range(j - 1, j + 2):
# 边界检查
if 0 <= x < rows and 0 <= y < cols:
total_sum += thickness_matrix[x][y]
count += 1
# 计算平均值并赋值给新矩阵
if count > 0:
smoothed_matrix[i][j] = total_sum // count
return smoothed_matrix
# 示例输入
thickness =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
# 调用函数并打印结果
output = smooth_film_thickness(thickness)
print(output)
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或者说除错是台积电面试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评估环节,它被用来考察候选人对复杂系统性问题的处理能力,在这轮面试中面试官会提供一段模拟的晶圆测试脚本或生产排程代码,并要求候选人找出其中的逻辑陷阱或性能上的瓶颈并加以修正,以便于提升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系统设计
在台积电的面试中,系统设计环节被用来考察候选人的结构设计能力,它不同于其它软件公司,台积电的系统设计主要围绕半导体生产场景进行展开提问,这就包括:晶圆生产调度系统、晶圆测试流程、数据分析平台等,同时还需要考虑硬件条件的局限性与系统整体的运营效率。
如:设计一个晶圆测试调度系统,让该系统能够同时管理多台测试机台和具有不同优先级的晶圆批次,并考虑机台利用率、测试时间优化和错误处理等因素。
行为面试
台积电的行为面试主要是通过多个维度的问题来观察候选人的职业发展方向、价值观、抗压能力和在以往项目中的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要素,不会涉及具体的技术问题,但在项目经验探讨环节,有时候面试官会提出具体的问题来试探候选人简历中所提及的项目的真实性,所以这个环节务必要认真准备2至3个能讲得通的故事,力争从细节上和数据上说服面试官。
SDE岗位核心关注点
对于台积电的软件开发工程师(SDE)岗位面试,候选人需要深入理解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基础知识,并掌握至少一门主流编程语言,如C++或Python。此外,由于台积电的SDE工作常与硬件紧密结合,候选人需要对硬件架构、嵌入式系统或自动化控制有一定的了解。面试时,需要特别注意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而不仅仅是给出正确的答案。同时,要表现出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强大的学习意愿,因为台积电的技术迭代非常快。在讨论项目经验时,应着重强调自己在项目中所扮演的角色、遇到的技术挑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此证明你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抗压能力。
面试准备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的面试,候选人需要做足以下准备:对 C/C++ 语言有扎实的掌握,这是底层开发的基石,同时,必须深入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嵌入式系统,特别是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 Linux 的原理。
此外,掌握 Python 脚本用于自动化和测试,以及熟悉 I2C、SPI、UART 等硬件通信协议至关重要,最后,展现出对硬件的理解和强大的问题解决能力,因为很多工作都需要你直接与硬件打交道,进行调试和优化。